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体验医疗改善
发布时间:2025-11-07 09:23
● 加快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和均衡区域布局,建设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 ● 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管理体制、人员薪酬、人员管理、绩效审批等改革——摘自“十四五”框架《谢谢你》 西藏自治区医院(又名西医)医生值班室 在西藏拉萨的四川大学中国医院西藏医院,50多岁的卓玛(化名)郑重地将锦旗交给了医生。家住拉萨的卓玛此前曾到四川成都华西医院看病。今年8月,卓玛出现肠胃不适。没错,当他听说新建的三级医院开设了诊所时,他立即前来就诊。然后他在威没有息肉切除术,后来出院了。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建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入选2022年第四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建设项目。今年6月,医院开业,先后开设内科病区、重症医学科、内窥镜中心、综合外科病房、麻醉外科 中心等,迄今为止已治疗了7000多名患者。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如何让人们就近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记者探访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为更多的人上门求医感到惋惜。 “医生,你过来看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有人对陈琳大喊大叫。医生治疗病人。陈林急忙赶到诊所,看到候诊区里躺着一名年轻男子。 “送紧急部!”陈琳和医院急救组的医生很快将病人送往急诊室。经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作为医院消化内科的主任,陈琳很忙碌。他必须查房、出诊、教学,有时还要处理紧急情况。 “医院已经开工,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不能休息。”他说。陈琳对19岁的患者曲珍(化名)印象深刻。他胃痛难忍,从那曲来求医。后来他被诊断出患有肠梗阻。 “我告诉他,如果住院的话,他很快就会好起来。”陈琳说道。听到这话,卿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当Q震住院时,陈林问他为什么选择这家新建的医院塔尔。 “华西医院的医生和医术让我们放心。”曲真的回答让陈琳既感到自豪,又感到沉重的压力。 “要把医院建设好,让更多的当地患者就近就医。”陈琳说道。华西总部雄厚的技术实力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信任和信心。对于重症患者,拉萨与成都之间将开展多学科远程会诊,并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未来,远程手术机器人将用于带来更先进的医疗技术。 “近年来,西藏医疗条件明显改善,但仍有大量贫困危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出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表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不足。方便更多人上门就医。医疗能力建设满足当地需求。虽然医院的诊所才开业几个月,但陈林来西藏已经一年多了。去年年中,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室负责人就是否愿意去西藏参与新医院建设征求意见。经常给藏族群众看病的陈琳主动报名:“他们来四川看病很不容易,如果我们能帮助他们在家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那就太好了。”华西医院与西藏有着深厚的友谊,医疗援藏已成为多年来的传统。早在1994年,该院就开始选派专家赴西藏义诊,迄今已派出22批220人次。 2004年以来,推动能力提升通过委托培训,为西藏培训了750多名住院医师和专家。 20年来,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骨干力量。随着援藏医疗工作不断深入,援藏模式创新不断推进,2021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自治区医院,特别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去年8月底,陈琳抵达拉萨。医院大楼落成后不久,陈林就要去参与科室的前期准备工作。 “部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完善细节,切合西藏实际,满足群众需求。”陈琳说,以内窥镜建设为例以中心为例,考虑到青藏高原缺氧的现实,病房专门设置了独立的供氧设施,还配备了呼吸机等设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执行院长姜耀文表示,专门成立了团队筹备新医院的建设,西藏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建设和科研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华西医院团队对各地区当地人口、疾病谱、转运患者、现有医疗资源等进行了详细调研。 “呼吸系统疾病对资源的需求巨大。”蒋耀文说,医院建设之初,就将呼吸与危重症护理科作为一个主要学科建设。“由于西藏自身条件较差,部分学科治疗资源缺乏,我们因地制宜制定学科方案,实现当地需求的医疗发展。”优质医疗服务扎根雪域高原。在成都参加培训后,米拉姆回到拉萨,成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齐米拉姆当时在藏族土著卫生部门工作。 系统,后来住进了这家新医院,并派往华西医院总部参加为期两年的培训。 “在训练期间,我感觉自己一直在成长。”齐米拉姆表示,在华西医院老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下,他能够独立进行肠镜等操作。据了解,新医院200多名当地工作人员将前往华西总部接受培训。到目前为止, 已有 498 人拥有曾在华西医院接受培训和学习。总部包括医疗、技术、护理、药学、管理等岗位。华西医院总部也派出了30多名医护人员赶赴拉萨,陈琳就是其中之一。除了进行诊断和治疗外,他们还负责与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会诊。在日常活动中随时充当向导并提供指导。蒋耀文经常看到当地年轻的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地讨论业务,并随时向华西医院的医生请教。 “他们成长为医院的支柱。”罗凤鸣表示,让藏族患者享受到与华西医院几乎同等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新医院建设的目的,也是华西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的重要责任。医院还研究建立高原地区应急急救体系和慢性高原病管理体系,以高水平的医疗体系保障当地群众健康。 “我们将举全院之力,办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为保障高原各族人民的健康、促进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洛凤鸣对未来充满信心。随着新医院的开业,培训和交流活动也同时开展。西藏多个地市的医疗机构正在派员到新医院学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西藏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西藏的设立,促进了我们医疗水平的稳步提升。西藏自治区卫健委党委书记、副主任谭向东表示,他们带来的技术、经验、理念,将使优质医疗服务真正在雪域高原生根、开花、繁盛,造福千千万万群众。“四个延伸”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延伸阅读)黄尔丹“十四五”期间,国家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浸的总体思路是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解决市县、日常病解决基层”。具体来说,主要推进“四个延伸”: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省内人口较多地区拓展;促进了扩大 优质城市医疗资源县级医院;促进扩大城乡城市人才和服务水平;推动参考标准、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共享和服务连续性,促进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相互拓展。主要举措包括建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县医疗共同体、“集团化”医疗人才援疆、西藏等。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部署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总数达到125个。重点专科建设,减少地区外出就医人数,这有利于减轻医疗负担,有利于解决就医贫困问题。 “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114个省级医疗中心,目标针对省内地市患者大量涌入、省内城市间医疗能力差距紧张的问题。 ;目前,已有2188个县级行政单位建立了县级医疗共同体,今年底90%的县级行政单位将建立县级医疗共同体;重点针对新疆、西藏等地区专科薄弱或缺乏的地区,特别是外转率高的科室,支持医院与对口医院“结对”,利用信息化和远程诊疗模式,推动医院当地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留下一支抽不走的医疗队伍。 (作者为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接受本报记者沉少铁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吴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