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评论】携手推动新阶段网络空间命
发布时间:2025-11-14 09:16
新浪网特评 龙庆哲 11月7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开幕。乌镇峰会是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国际互联网共享和管理的重要平台。 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网络空间前途命运的高度,创造性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为实现网络空间共同发展和长期和平稳定指明了前进方向,凝聚了广泛共识。十年努力,必致繁荣。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步从理论构想走向实践行动,从美好愿景走向美好现实,成为全球发展和治理的指路明灯。今年乌镇峰会以“构建开放合作、安全包容的数字未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纪念“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提出十周年。这十年是理论不断完善的十年。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框架下,2015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网络大秩序”等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的“四项原则”。他还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该机构的“五点主张”是“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和相互学习;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确保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 2017年,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四个共同”重要理念,即“共同促进发展、共同维护安全、共同参与管理、共同分享成果”。2023年,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三个倡导”重要理念:“发展优先,建设更加包容繁荣的网络空间”“推动休戚与共,构建更加和平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经过十年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完整,体现了中国的全球视野。切实履行大国责任,规划好网络空间,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十年,是磨练的十年,也是责任的十年。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我国网民数量从6.88亿增加到11.23亿,互联网普及率从50.3%提高到79.7%;全国“县通千兆、乡镇通5G、村村通宽带”。农村光纤平均下载速度超过100MB/s,5G接入行政村比例达到90%。这些成就不仅造福了亿万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动网络人口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国际网络治理方面,中国先后发布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四大宏观战略框架。y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并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和《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三个数字领域的具体实施已经落实。此外,中国还深入参与《全球数字契约》、《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等联合国框架内文件磋商进程。中国致力于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为世界各国互联网发展实践树立重要典范。这种“知行合一”对于引领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和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十年是数字合作共赢的十年化。 2016年以来,中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领域数字合作,与五大洲36个国家建立了共商共商模式,开展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中亚五国、中国-阿拉伯国家、中国-非洲等多项区域和多边电子商务合作。 2017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在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56个国家和37个国际组织中,已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开展或推动数字合作。 2019年,中国与美国、欧盟、俄罗斯、巴西等76个世贸组织成员联合发表《电子商务联合声明》,启动贸易相关电子商务问题谈判。此外,中国不仅致力于推动我们在充分发挥全球最大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同时,还积极申请加入全面渐进式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中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各国携手共商、共同发展、共享全球互联网发展成果,共同开创全球数字文明繁荣发展的新局面。着眼当下,世界百年变局正在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席卷而来。信息发展开启了数字化、网络化、互联互通的新阶段,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向未来,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合作,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主要引领,以实际行动展现责任,共同拥抱数字发展新机遇,共同推动新阶段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和谐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编辑及审稿人:姜新宇、高培宁、蔡小娟 【责任编辑:吴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