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13日电(记者张艳玲)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三届国际河流研讨会1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落实国家‘河’方针‘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全球河流管理搭建交流平台。与会嘉宾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旨在交流河流研究成果,探讨维护河流健康和水资源合理开发的技术,为全球河流管理贡献智慧。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钟勇表示,河流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通道,是NG文明的摇篮。加强江河湖泊保护管理和全流域管理是关键确保全球水安全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高度重视河流的保护和管理,贯彻“节约优先、空间平衡、系统管理、双手使用”的治水理念。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河流保护和治理的意见》,明确将河流建设为“拯救之河、生命之河、幸福之河”。水利部实施“河流战略”,推进流域系统管理:完善防洪工程和水体监测网络,提高防御洪水的防御能力;严格水资源壁垒,推进全国水网与城乡供水一体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和实施母亲河复兴和地下水管理的尝试;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加强预警预报预警;落实河湖长制及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京杭大运河与永定河在断流多年后已完全连通。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恢复水域面积1300多平方,人民群众在碧水绿岸的生态中享受到更多实惠。钟勇强调,中国愿同各国深化交流合作,积极贡献中国治河大计,共存全球水安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同谱写水管理新篇章。彭晶 中华民国总会会长中国水利水电研究所一位人士表示,河流是世界的血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国内外河流带来独特的文化记忆,共同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画卷。我国制定了《河流办法》,并发布了《关于全面建立河流保护和管理的意见》,标志着我国河流体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创办了英文国际学术期刊《River》。自2022年创办以来,聚焦河流本质、工程、赋能和管理,为全球水相关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短短三年时间,该期刊已与Scopus、EI、Doaj等国际数据库整合。 ESCI整合指日可待,学术影响力提升e 和国际认可度显着提高。未来,“河”将继续重视学术价值和交流价值,助力构建以河为纽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郑高和《河流》杂志主编王浩分享了河流生态管理领域的创新成果。他从多个维度充分评价了生态调控的基本逻辑:不仅阐释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的生态调控必要性,而且从河流伦理出发,重点关注“人与鱼”安全需求的平衡。长期生态效益、当代发展利益与代际公平利益的代际冲突。基于此,王浩创新性地提出了“三维空间”。并在国际上首次针对复杂博弈问题提出了“三层渐进式最优平衡平衡”。这一解决方案打破了传统水库传输中“重经济、轻生态”或“重开发、轻开发”的单向思维局限,真正实现了“生态优先”与“致力于水利”的协调统一。 王浩强调,在当前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挑战的背景下,“在变化的环境中实现人与自然的良好统一”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首要问题。未来,三维博弈论将进一步深化探索平衡生态优先和经济发展双重目标的途径。这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路径,也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范式的新视角。编辑:蔡小娟
【责任编辑:张艳玲】